2021年建邺区经济运行情况及2022年走势分析
2021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顶压前行、攻坚克难,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总体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2021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4.95亿元,增长8.3%,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市0.2、0.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3个百分点,位列主城第二。从产业看,第二产业增加值377.24亿元,增长6.4%,拉动经济增长1.9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37.71亿元,增长9.2%,拉动经济增长6.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31.0%、69.0%,与上年相比,二产比重下降了0.2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了0.2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202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489.06亿元,同比增长6.2%,较三季度提高了4.2个百分点,增速快于全省0.4个百分点,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8.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4%。商品房销售面积逆势增长,全年实现121.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0%。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24亿元,同比增长13.5%,高于全市平均增幅3.8个百分点,主城排名第一。其中,全区限上社零278.37亿元,同比增长26.2%,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1.4个百分点,主城排名第一。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717.9元,增长8.9%,主城排名第二,较上年前进一个位次。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呈现不同程度增长。
5.“四上”单位新增。2021年,全区新增“四上”单位372家,同比增长32.0%,排名全市第一。从全市看,南京新增“四上”单位3050家,3个板块新增“四上”单位数超过300家,其中,建邺新增371家,江宁新增369家,江北新区新增335家,三个板块占全市新增单位的35.3%。
二、主要行业运行情况
1.工业。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8.3亿元,同比增长15.1%。工业增加值增长8.2%,较2020、2019年分别提高4.4、3.0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全区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涉及烟草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供应业、服装制造等12大行业,其中11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91.7%。增幅位居前三的纺织服装服饰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了246.4%、112.2%、38.5%。
2.建筑业。2021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73.5亿元,同比增长11.9%。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总产值956.76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特级资质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61.95亿元,同比增长11.51%。
3.金融业。2021年,全区金融业营业收入1599.4亿元,同比增长29.0%。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6%,增加值占全市比重第一。从行业看,银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31.46亿元,同比增长12.9%,低于全市平均增幅10.2个百分点;证券业实现营业收入218.22亿元,同比增长14.0%,;保险业实现营业收入849.68亿元,占全区金融业比重53.1%,同比增长47.0%。
4.房地产业。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21.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0%。其中,住宅为商品房销售主力军,销售面积10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0%,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84.2%。本年新增房地产企业5个,新开工项目8个,新开工面积12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0%,其中,住宅类新开工面积为49.6万平方米。
5.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全区限上商品销售额完成1680.5亿元,同比增长20.1%,高于全市4.1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批发业1439.3亿元,增长19.3%;限上零售业224.9亿元,增长25.8%;限上住宿业5.1亿元,增长11.0%;限上餐饮业11.1亿元,增长19.3%。
6.规模以上服务业。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03.13亿元,同比增长27.5%。从营利性服务业看,其中,交通运输业增长140.4%,高于全市水平93.4个百分点;信息软件业增长28.9%;文体娱乐业增长46.1%;居民服务业增长25.4%;科技服务业增长16.9%;商务服务业增长10.0%。从非营利性服务业看,实现增加值增长5.5%。其中,水利环境增长-1.3%;教育增长3.3%;卫生增长7.1%;公共管理业增长7.1%。
7.劳动工资。2021年,350家单位参与从业人员劳动工资增加值统一核算,从业人员7.36万人,同比增长3.9%,从业人员工资总额65.9亿元,同比增长11.5%。
三、需要关注问题和下一步经济形势研判
在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经济社会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一是经济增长点有待突破。我区百亿以上重大项目,亿元以上大型企业增量还明显不足,要进一步加大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培育力度;二是投资结构有待优化。我区房地产投资占比高达76.6%,产业项目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增速偏低,仍要逐步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三是产业转型有待提速。我区二产占比接近30%,相较其他主城占比过高,加之以烟草制品业(占比达75.3%)为主导的工业产业增长后劲乏力,要继续扩大三产总量规模,培育服务业领域支柱产业。
此外,面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及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疫情、政策变动等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还存在诸多的困难问题,但是建邺保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积极因素和有力条件正在逐步积累。从投资看,2022年排定的项目数、年度投资、新开工数量较2021年均显著提升。在基本建成重要金融中心核心聚集区的关键节点上,通过发挥资本市场对于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形成对投资的有效支撑。从消费看,全年社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稳居主城第一。伴随消费商圈的布局规划,电商产业园的建设运营,精品(特色)街巷的引领带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发展。从产业结构看,我区坚持将产业迈向中高端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预计2022年金融业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超3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四、2022年经济运行对策建议
2022年宏观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和不确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盯目标、创新实干、精准发力,努力在推动建邺高质量发展、“聚焦‘两个建成’奋力走在前列”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就,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以保促稳,筑牢经济发展基本盘
一是保持工业生产稳定运行。用好GDP支撑指标作战图及统计日报系统,密切关注行业运行及数据波动情况,全力做好预测预警和统计服务。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富集的优势,全力支持孵化一批高质量的都市工业企业,打造经济新增长点。二是推动服务业乘势而上。发挥软件信息业、科研技术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壮大,进一步提升产业总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继续保持交通运输业、文体娱乐业等服务行业高速增长态势,力争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三是促进房地产平稳运行。在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机制下,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建立银、企、政府三方诚信机制等政策措施,帮助优质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推出竞彩足球,竞彩足球比分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质量好品质高的楼盘。
稳中求进,助推经济发展高质量
一是发挥投资关键作用。聚焦“两新一重”、民生补短板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提升重大产业转化成效,促进未落地项目尽快落地、已落地项目尽快开工、已建成项目尽快达产。发挥政府母基金投资引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二是持续促进消费升级。抓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契机,不断优化消费环境、丰富消费内容、激发消费需求,巩固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态势。加快推动传统消费和线上消费融合发展,推动线上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三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利用我区出台的一系列惠企助企政策措施,不断培育龙头企业、扶持中小企业、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存能力、缓解融资难题、优化营商环境、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中蓄势,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是充分利用金融资源。依托金融资本优势,设计打造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为行业发展提供多元融资服务。发挥金融集聚红利,为重大产业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城建项目、民生工程以及大个体转法人纳统等专项工作提供高效配套金融服务。二是加快产业链优化升级。围绕区域及总部企业、上下游关键节点企业细分赛道,开展精准招商,巩固提升我区在科技服务、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优势地位,通过出台专项政策、提供融资渠道等方式,形成产业链发展正向激励。三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全省数字经济统计监测试点工作,深入领会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核算方法和要点。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占全市比重不断提升。
?